引言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时代下的语言产业繁荣发展,外语教育进行积极改革创新,均对外语学科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精心策划了“外语学科核心话题前沿研究文库”,成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二语学习同伴互动研究》正是该项目下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的著作,由同伴互动研究专家徐锦芬教授所著,并于2020年12月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徐锦芬教授在该书前言中指出,同伴互动研究有利于学习者目标语能力的提高,但国内读者对同伴互动的了解还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此,《二语学习同伴互动研究》对同伴互动的核心概念、理论基础和研究重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是国内第一部聚焦二语学习同伴互动的专著。一、内容简介该书共含十二章,由浅入深,可大致分为四部分: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核心研究成果和总结展望。第一部分包含书的前三个章节,对同伴互动的一些基础概念和核心理论进行梳理。第一章为“概述”。按照时间顺序对“互动”这一概念进行梳理,阐述互动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当读者对互动这一概念的起源与发展有了总体了解后,对同伴互动进行基础定义,并从语言使用机会、语言修正机会、语言产出的准确度和流利度、语言技能发展四方面总结同伴互动对二语学习的促进作用。第二章为“同伴互动核心概念”。大量研究证明:任务类型、任务难度和任务复杂度能够影响同伴互动效果(Kim2009;庞继贤、吴薇薇2000),故此章先对任务进行定义与多视角解读。同伴在任务下互动产生一系列互动行为,梳理了认知派和社会文化派同伴互动文献中的主要互动行为,具体包括:协商、修正性输入与输出、同伴反馈、语码转换、调节、语言相关片段和同伴支架。然后,对互动能力和一些相关概念如语言投入、学习者相互性等进行了详细阐释。第三章为“主要理论和观点”。从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两者的融合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对同伴互动进行解读。认知理论认为互动是语言习得的来源之一,习得发生在大脑中。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发生在互动中,习得即参与,语言习得存在于学习者参与的社会互动中(Artigal1992)。但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内在认知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密不可分,随之产生的社会认知理论融合两种语言观,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社会关系整合为对话关系,在学习者的内部与外部世界搭建桥梁(张凤娟、刘永兵2012)。第二部分为第四章“同伴互动研究方法”。以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