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教研之页借助智慧课堂提升学生语用能力以《边城(节选)》教学为例安徽/肖仁宗摘要:在借助智慧课堂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建构支架、点拔指导。通过分析整理典型的活动案例,建构有效的鉴赏样式,让学生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进而形成专题鉴赏,是实现在运用中建构语言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智慧课堂;“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升一、借助智慧课堂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必要性王宁教授说:“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带动其他三项核心素养一一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一一第一要义。”“运用才是建构的重要途径,建构和运用是相辅相成的。”温儒敏先生强调“以一带三”,其中的“二”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的优势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的能力,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探究的话题。本文拟以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边城(节选)》教学为例,借助智慧课堂,从“语言建构与运用”角度深人学习这篇经典文本,探析经典之美。二、借助智慧课堂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路径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在“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充分运用智慧课堂的信息教育手段,可以为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插上快速起飞的翅膀。具体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利用学生端(平板电脑),发布预习作业。小说共21章,教学前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通读。阅读的具体要求是:1.勾画出环境、对话、习俗、心理等描写语段;2.选择鉴赏任务,勾画出语段中有特色的词句;3.鉴赏与交流,让学生点评相关语句或语段,明晰语言特-16-色及蕴含的审美心理;4.依据选择的任务,自愿组合,研讨归纳小结,并上传阅读成果进行交流。其次,利用教学终端,教师参与其中。课前教师给学生阅读提供学习支架,便于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与思考;利用平台对每个小组的阅读与思考,及时点拨,帮助学生建构支架,改变碎片式阅读方式,形成有逻辑的思维品鉴。第三,课外活动时间,利用班级教学白板,观赏电影《边城》(凌子枫导演)。小说中人物性格、情节描述、环境特质、细节刻画等因素在电影中都得到了视觉上的呈现,将文学作品的文字表述和电影中的画面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通过写作来比较、说明两者的异同,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以下是根据各小组活动案例进行梳理整合的学习记录。(一)环境描写活动案例《边城》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如同一幅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