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2.3】信号转导蛋白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传递信号G蛋白的GTP/GDP结合状态决定信号的传递G蛋白分别结合GTP和GDP时,G蛋白处于不同构像与GTP结合时处于活化形式,能够与下游分子结合,通过别构效应而激活下游分子G蛋白本身具有GTP酶活性,可将结合的GTP水解为GDP,回到非活化状态三聚体G蛋白介导G蛋白偶联受体传递的信号以αβγ三聚体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膜内侧的G蛋白,目前发现20余种α亚基具有GTP酶活性,三聚体G蛋白是直接由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进而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分子,调节细胞功能低分子量G蛋白是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转导分子【2010039A】【2015039A】Ras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低分子量G蛋白,因此这类蛋白质被称为Ras超家族例如MAPK上游的Ras,在其上游信号转导分子的作用下称为GTP结合形式Ras-GTP时,可启动下游的MAPK级联反应细胞中存在一些专门控制低分子量G蛋白活性的调节因子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促进G蛋白结合GTP而将其激活GTP酶活化蛋白,促进G蛋白将GTP水解成GDP衔接蛋白和支架蛋白连接信号转导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域介导信号转导途径中蛋白质的相互作用【2021027A】SH2含磷酸化酪氨酸模体SH3富含脯氨酸模体PH磷脂衍生物PTB含磷酸化酪氨酸模体衔接蛋白连接信号转导分子Grab2支架蛋白保证特异和高效的信号转导【2.13.2.2】多酶通过酶促反应传递信号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可调控信号传递【2018121B】【2018123B】【2017027A】蛋白激酶(PK)和蛋白磷酸酶(PP)催化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修饰磷酸化修饰可以提高其活性也可以降低其活性,取决于构象变化是否有利于反应进行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是主要的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拮抗蛋白激酶诱导效应许多信号途径涉及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作用受环核苷酸调控的PKA和PKG受DAG/Ca2+调控的PKC受Ca2+/CaM调控的Ca2+/CaM-PK受PIP3调控的PKB受丝裂原控制的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等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TK)转导细胞增殖与分化信号【2017147X】部分膜受体具有PTK活性这些受体被称为受体酪氨酸激酶(RTK)RTK与配体结合后形成二聚体,同时激活其酶活性,使受体胞内部分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自身磷酸化)磷酸化的受体募集含有SH2结构域的信号分子,从而将信号传递至下游分子细胞内有多种非受体型PTK这些PTK本身不是受体,有些是直接与受体结合,由受体激活而向下游传导信号有些则是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由其上游信号转导分子激活,再向下游传递信号SRC家族、ZAP7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