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营销下旬刊2023.07XDYX产业一、引言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重地。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平衡,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国家关注的重点。202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对黄河流域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指出要加速推进黄河流域能源绿色化低碳转型,聚焦解决黄河流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下,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物流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新的增长点。然而,物流业高碳高污的发展特点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初衷相违背,如何保障黄河流域物资的高效流通与经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目前政策导向及现实因素,本文以黄河流域九省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其2013—2020年物流业的效率变化,并进一步探究黄河上中下游地区间的区域差异性和时空演化特征,以期为促进黄河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物流业的效率提供参考。二、相关文献梳理现有文献资料大多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及其优化模型,对区域间物流效率进行研究。DEA模型最初于1987年由运筹学家Charnes提出,该方法的诞生为评价多投入产出的企业间绩效的相对有效性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在后续学者的不断实践中,DEA模型由最初的BCC模型、CCR模型逐渐演变出了三阶段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等优化模型。例如,张璇(2016)等人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切入,利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比分析我国西部主要省域和周边国家2009—2014年的物流效率变化情况;于丽英(2018)等人以生态发展为主要考量,将物流业碳排放量作为投入指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物流效率开展动态研究;苏贵影和乔竹(2020)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将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引入投入变量,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物流业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K-means聚类法进一步分析;还有部分学者(2019)(2020)(2022)采用DEA—Tobit模型比较全国各省间物流效率差异并探索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对上述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学者往往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且多数学者已逐渐考虑环境因素,有意识地在效率测度时考虑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一重要指标。总体而言,使用数据包络进行区域间物流效率分析已相当普遍和广泛,但仍存在以下两点局限。其一,大多数学者依旧将碳排放指标单纯作为投入变量进行效率测算,这种方式易使效率测算结果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