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评论(双月刊)2011年第3期(总第167期)法治述评中国民法和民法学的现状与展望张新宝*内容提要: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30年的民事法律立法进程以及与此相关的民法理论研究之发展进行了宏观性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民法和民法学可能已经形成或者正在形成的/中国特色0进行一些探讨,对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作出大致的预测。认为中国的民事立法和主流民法理论已经开创了一条有别于/民商合一0与/民商分立0的折中立法模式的/第三条道路0并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行;随着民事立法从粗放向细密复杂转型,在范式上需要实现由/立法论/向0解释论0的转型;民法学作为学术将会沿着科学理性主义方向和强调中国特色的实用主义方向发展,这两个方向会彼此影响和渗透,但是不会彼此取代。主题词:中国民法民法学研究现状走向展望中国特色一、序说新中国建立已逾60周年,建国前夕废除了包括民法典在内的民国/六法全书0。在建国后的前30年(1949)1978)里,法治建设的步伐缓慢而沉重,民事法律的建设亦复如此。¹出于本文之目的,作者将主要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30年的民事法律立法进程以及与此相关的民法理论研究之发展做一个宏观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民法和民法学可能已经形成或者正在形成的/中国特色0进行一些探讨,对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作出大致的预测。80多年前,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º民国政府制定民法典时对/民商分立0的德国、法国立法体制和/民商合一0的瑞士立法体制进行了研究,在比较法的经验基础上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条道路:只制定一部民法典,而不制定商法典(类似于/民商合一0);»但是将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破产法等法律制定为单行法,作为隶属于民法典的/特别法0(又类似于/民商分立0)。¼一直以来,此种有别于/民商合一0与/民商分立0的折中立法模式深获广泛赞同,中国的民事立法和主流民法理论102*¹º»¼5中国法学6总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12月初,作者受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第二大学邀请,参加中意建交30周年法学家圆桌会议,以此文初稿作会议的主旨发言。回国后经资料补正,形成本稿。感谢斯基巴尼教授、费安玲教授的精心安排,感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红博士对资料补正提供的大力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5民法草案6始于1954年,至1956年12月完成,但由于此后发生/整风0、/反右0等政治运动,致民法起草工作被迫中断。新中国第二部5民法草案(试拟稿)6始于1962年,成于1964年7月,这次民法起草工作因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