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结合实例,说出环境问题的危害。一、环境问题的产生1.产生机制: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自然资源,维持城市、农田等人类系统的运行,将所形成的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工业革命后,资源的消费和废弃物的排放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已在某些方面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损害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使自然环境偏离应有的稳定状态,从而发生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退化、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2.影响因素: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量和技术水平。思考分析人口快速增长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答案人口快速增长,人口数量增多,所需要的自然资源数量和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也会增加。人均资源消费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二、环境问题的危害1.损害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2.影响生活质量,危害人类健康。3.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思考巴西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会造成哪些损害?答案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下降,导致森林资源稀缺甚至枯竭;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失常,加剧水土流失和全球变暖,并增加自然灾害的风险;自然环境的文化服务功能降低,会降低人的舒适感、审美体验等。探究点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酸雨为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湿沉降是指污染物随着雨、雪、雾、雹等降水形态而降落到地面;干沉降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20世纪80年代,酸雨只发生在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期,酸雨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以湖南、江西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中心区年降水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达90%。目前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下图为我国酸雨空间分布。1.据图描述我国酸雨区分布特征。答案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南部多于西北部,轻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2.北方二氧化硫排放点众多,但酸雨发生频率远低于南方。试分析其自然原因。答案北方降水量较南方少,空气湿度低;土壤偏碱性,扬尘可中和酸性物质。3.结合区域特征,说明重庆酸雨发生频率高的原因。答案重庆工业发达,能源以含硫较多的煤炭为主;经济较发达,汽车保有量大,排放大量酸性尾气;地处四川盆地,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自净能力差;多阴雨天气。4.随着经济的发展,酸雨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说一说酸雨对种植业的主要危害。答案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