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构造地貌的形成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学习目标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学会运用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基本形态及地貌表现。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掌握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之间的关系。3.能够利用相关数据,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一、地质构造与地貌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1.褶皱(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2)褶皱基本形态(3)地貌褶皱类型岩层变化最初形成的地貌侵蚀后的地貌背斜一般向上拱起山岭A谷地向斜一般向下弯曲谷地B山岭2.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类型:有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两种。(3)地貌①上升岩块:块状山或高地。②下降岩块:谷地或低地。③断层沿线:常发育成沟谷、河流。判断1.褶曲的基本形态可分为背斜和向斜。(√)2.背斜谷和向斜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二、板块运动与地貌1.六大板块名称: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这些板块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运动与地貌(1)相向运动:形成巨大山系、海沟、岛弧等。(2)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海洋。判断1.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位于亚欧板块。(×)2.在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1.山地对交通建设的影响(1)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成本高,难度比较大。(2)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2.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是铁路。(2)交通运输线路①通常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②需要翻越山岭时,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③越来越多地采用桥隧结合的方式。思考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探究点一地质构造与地貌背斜是褶皱的基本形态之一,多埋藏有石油、天然气。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甲、乙、丙三地地质构造的名称。答案甲:向斜;乙:背斜;丙:断层。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答案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3.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