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卷第1期2023年1月湖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HuzhouUniversityVol.45No.1Jan.2023*收稿日期:2022-11-1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结构变迁视角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21BJL032)。作者简介:汪菁,讲师,硕士,从事农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研究。低碳农产品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的经验数据汪菁,孟宇(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浙江湖州313000)摘要:厘清消费者低碳农产品支付意愿的决定因素与作用机理,是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农产品、推动农业绿色转型,进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基石。结合自我决定理论,沿着“自主性—受控性”轴线,以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和湖州市的消费者为样本,探讨自主动机(环境偏好、环境价值观、行为认同)和受控动机(环境心安感、外部压力)对消费者低碳农产品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偏好、行为认同、外部压力与支付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这种影响通过产品认可的中介作用发生;学历和月收入强化了外部压力对支付意愿的正向影响。以上结论为全面理解消费者的低碳农产品支付意愿提供了基础,有助于在消费者中进一步推广低碳农产品。关键词:低碳农产品;支付意愿;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1734(2023)01-0012-11面对当前复杂多变国际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和气候治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将推进“双碳”行动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碳减排,人们往往将重点聚焦于工业生产和能源结构调整,而忽视居民日常消费领域。实际上,日常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中国科学院报告显示,中国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社会总量的53%[1]。在居民日常消费中,农产品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相当比例,波士顿咨询公司与极飞科技联合发布的报告《通往农业碳中和之路》显示,农产品全生命周期排放的温室气体占社会总量的21%~37%[2]。鉴于农产品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对社会总量的影响,推广低碳农产品,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消费、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和减少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