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隐私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专门为隐私立法。不要以为把克林顿性丑闻说滥或屈臣氏为非法搜身付25万元就是什么改变了。截至公元1998年11月1日为止,中国仍然无隐私。窗户纸一捅就破古装戏里最多这样的镜头:把手指沾湿了在窗纸上一捅,里边的人干什么就一目了然。这是真的,你看故宫里慈禧那张床也是四四方方挂青帷幕的,可知皇室也不能幸免。所以古时候的人再穷也得有这么一张大床,帷幕放下来是唯一的私人空间,马桶放在床背后。但是人不能老在床上呆着,大家族里的年轻夫妻要是白天关门就会被传为笑谈,做媳妇的中午把头发睡毛了婆婆就会指桑骂槐。那做媳妇的必定是忍气吞声。也难怪,从新婚时已经受过这样的训练。所谓“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晚上,也得忍受一大帮人在窗户底下甚至于在床底下偷听。代代相传,她们知道对付闹洞房的秘诀是不能恼,你越恼就越难过,还不如陪着笑脸听任摆布,反正总会过去的。生命也就这样过去了。君子坦荡荡几千年的习惯流在血液里,中国人总像是生活在众目睽睽之下,君子坦荡荡,君子自律,君子不欺于密室……人活一世,总得做个君子吧?因为神经过于紧张,在日记书信里都不能放松,难怪动不动可以拿出来发表。从以前的雷锋日记,到时下报纸上流行的老日记,充满自省、向上,比教科书还冠冕堂皇,当隐私看真要大失所望。在过度压抑的土壤里,连变态的种子都窒息了,即使有疯狂的天份,日久天长也泯然众人矣。所以中国人的隐私也的确是乏善可观——太正常了。清官难断家务事名人似乎与众不同一点,徐志摩与陆小曼、徐悲鸿与蒋碧薇、张艺谋与巩俐……但是名人更是在聚光灯下生活,一举一动难逃法眼,不得不解释解释解释……所谓自欺欺人,欺人容易自欺难,于是个个练就一套解释功夫,说出来句句动听真假难辨。在每一个人的生活圈子里,一旦有事即成明星。于是,只要牵涉双方或第三方的事,一定是一人有一套说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得哀叹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要是说得太像,自己也相信了,就变成人格分裂,而且自己恍然不觉。是有这种事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上海的里弄、北京的胡同、大杂院、筒子楼,在中国人的生活环境里,隐私是一种奢侈。傍晚时分,人多起来了,空气里浮动着一种特殊的复杂的气息,很多人熟悉这种气息,从中嗅得出隐私的味道。即使搬进单元楼里,或者本来是住在机关大院的,并没有受过“隔墙有耳”的训练,这种气息仍然存在,只不过是稀薄了一点。单元楼的居委会、大院的门房,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