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8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含解析(人教版).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项 把握 小说 要素 综合 选择题 解析 人教版
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 (时间:30分钟 分值: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丁 玲 “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 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娃娃!”她把灯点着了。灶里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 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有人送来苞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掉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 他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都兴奋地望着他,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兴了。老太婆也扁着嘴笑:“咱一眼就看出了这娃娃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灵呀!” 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 “呯!”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 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 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这老死鬼干嘛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 “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里燃烧着火焰。 “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 “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号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 连长凝视着那双直射过来的眼睛,下了一道命令:“搜他!” 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到连长手上:一把小洋刀、两张纸票子、一顶黑帽子。纸票反面有一排字,“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帽子上闪着光辉的红色五星。看着它,孩子心里更加光亮了,静静地等待判决。 “这么小也做土匪!” “招来吧!”连长问他。 “没有什么招的,任你们杀了吧!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不骚扰老百姓,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兵也是好的,争取你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过来的!” “这小土匪真顽强,红军就是这么凶悍!”他的顽强虽说激怒了一些人,但也得了许多尊敬。连长仍是冷冷地看着他,又冷冷地问道:“你怕死不怕?”这问话似乎羞辱了他,他不耐烦地昂了一下头,急促地答道:“怕死不当红军!” 围拢来看的人一层一层地在增加,多少人在捏一把汗。连长不动声色,只淡淡地说道:“那么给你一颗枪弹吧!” 老太婆又号哭起来了。许多人的眼皮沉重地垂下了,有的便走开去。但没有人,就连那些凶狠的家伙也没有请示,要不要立刻执行。 “不,”孩子却镇静地说,“连长,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你可以用刀杀掉我。” 忍不住了的连长,跑过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他大声喊道:“大家的良心在哪里?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家乡,杀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我们不去报仇,却老在这里杀中国人。看这个小红军,我们配和他相比、配叫他土匪吗?谁还要杀他,先杀了我吧……”声音慢慢地由嘶哑而哽住了。 孩子觉得有热的东西滴落在他手上、衣襟上。他的眼也慢慢模糊了,隔着一层水雾,那红色的五星浮漾着,渐渐地高去,而他也被举起来了! ★1.(综合选择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的环境描写富有表现力。“没有一个人影”的原野衬托孩子与大部队走散后的彷徨,“孤冷的月亮”则反衬孩子做美梦时的温馨。 B.有着“红五星”的帽子先被隐藏,后被发现,最后“红五星”“渐渐地高去”,“红五星”的多次出现隐含人物心理变化,暗示小说主题。 C.老太婆一开始就了解小孩的身份却对他呵护备至,百姓也乐意与这个小红军亲近,为他打掩护,这些都反映人们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 D.小说结尾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连长和他的东北军一开始对红军心存排斥,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让连长彻底改变了立场。 D [“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让连长彻底改变了立场”错,最能打动连长的,不是“孩子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而是孩子“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的话语背后那种至死不忘抗日的决心。] ★2.(综合选择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小说开头直切场景,既节省笔墨,也设置了一种悬念,同时,引出小说后面的故事情节。 B.小说标题“一颗未出膛的枪弹”一语双关,既指东北军连长威胁要杀害孩子的一颗枪弹,也指东北军和“小红军”同仇敌忾杀鬼子的枪弹。 C.“有人送来苞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简短的叙述和朴实的描写中,表现了村民们对“小红军”的爱护,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D.小说写孩子离开大部队的彷徨、初见生人时的戒备、被人羡慕时的高兴,其言行心理等细节符合其年龄特点,又符合“小红军”的身份。 B [“也指东北军和‘小红军’同仇敌忾杀鬼子的枪弹”错,于文无据,且与“未出膛”相矛盾。] 3.小说标题“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指的是东北军连长要杀害孩子的一颗枪弹,但最后却没有执行;也指孩子让东北军连长留着的那颗枪弹,希望他拿它去打日本。②象征着小红军的精神品质,他虽未上场杀敌,却有坚定的信念、团结一致来抗日的觉悟、英勇无畏的精神;也象征着东北军连长被孩子感动,国耻家仇未忘,良心未泯。③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统一战线,团结一致来抗日,必将摧毁敌人,取得胜利。 4.小说在塑造“小红军”的形象时是如何做到真实可信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正面描写孩子的言行心理,符合“小红军”年龄与身份特征。小说写孩子离开集体的彷徨,初见生人的戒备,被人羡慕时的高兴,其言行心理等细节符合其年龄特点,又符合“小红军”身份。②合理安排情节,使“小红军”形象真实生动。小说先叙述“小红军”想念部队,后又写他向群众宣传抗日,最后写他面对东北军时的英勇无畏等,前有伏笔铺垫,后又照应升华,真实自然地突出“小红军”形象。③在典型环境中刻画典型人物,使之真实可信。小说描写了典型的陕北自然环境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环境,符合史实,在这样真实的历史环境中刻画“小红军”形象,使其言行举止均有了现实基础,从而真实可信。④通过次要人物的侧面衬托来塑造“小红军”形象,使之真实可信。小说一方面通过老太婆等百姓对小孩的呵护、掩护以及连长受感化等言行来正衬其形象,另一方面通过东北军的蛮横言行来反衬“小红军”形象,使之更加真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15分) 冬 材 周 伟 那是一个冬日,城南诊所,我推门进去,娘躺在病床上,正在打着点滴。我急急地问娘:“您烧到多少度?”娘说:“我试了体温,毛毛烧,年轻时挺得住。唉,年岁大了,只好来吊点滴了。”娘说得若无其事,但娘的脸上还是起了变化。我正眼看娘时,娘马上侧过脸去。医生急急接过话:“还毛毛烧,都40度了,幸亏来得早……” 娘岔开话题,和另一个打点滴的老婆婆拉起了家常。娘说:“你老人家有几个儿女呀?”老婆婆答:“两个儿,一个女。” 娘看她孤单单的一个人,问:“他们不管你?”老婆婆答:“不管。也管不了这么多,我跟着小儿子过。小儿子也是前世的冤家来收债的,也不怪他们。” 我看那老婆婆,原来是住在老街的冬材他娘。冬材娘老弱多病,常常在老街捡废品卖钱。冬材曾患脑膜炎,留下了后遗症,与他娘相依为命。冬材娘怕冬材丢了,在他的每件衣服上都用白线绣了字:老街34号冬材。 娘问:“难道生病了,他们也不管!”冬材娘低低地回答:“我们娘儿俩互相照应着。他们要讨生活,各顾各的,也蛮不容易的。”很长一段时间,诊所里谁都不说话。长久的静,只有点滴在一滴一滴地落下。 娘的血管太细,打点滴时又用了七号针,很慢很慢。坐了一个多钟头,我的屁股下面似生了钉子一般,坐不住了。娘看出来了,说:“你有事忙你的,我打了针就回去了,不用管我。” 医生却不屑:“你娘打得还算快的,冬材娘都四个小时了,她的儿子还在外面等着呢。”我才发现冬材坐在门口一侧,天气很冷,他不时地打着哆嗦,还透过拉紧的玻璃门往里瞅。也许是想看清楚些,他整个脸都贴在了玻璃门上,看上去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他眼睛睁得老大,静静地看着门里的一切。 娘问冬材娘:“怎么不把你儿子喊进来?”冬材娘答:“我不要他陪,他非要陪我来。他来,又不进来,怕别人闻着他身上的味儿。” 冬材娘先打完了点滴。医生拔出针,要她自己用手摁一会儿。谁料她急于起身,一用力,手上的血直冒,谁也没看见,在门口的冬材拍打着玻璃门,“嗷嗷嗷”地叫着。交完钱出门,冬材在门口扶着他娘,没走五米远,下台阶时,冬材娘摔倒了。冬材又“嗷嗷嗷”地高声大叫,近旁的人都拥了上去。再看时,冬材扶着他娘一步一步走向远处,远处的天暗了下来。 过了几年,我再去老街,老街看上去更老了。冬材家的老木屋歪歪的,似乎有随时倒下来的危险。我没有见到冬材娘,以为这屋没人住了。刚准备走开,却听见“吱呀”一声,从虚掩的门缝里探出个脑壳,是冬材。他的眼睛还是睁得老大,脸已消瘦得不像样子,衣服穿在身上就像挂在木架子上一样,空空荡荡的,冬材出不来,原来门上是一把长长的链子锁。 冬材又“嗷嗷嗷”地高声大叫,老街却出奇地静。抬头看天,老街的阳光是淡白淡白的,了无生气。 我问了一个老人,才知道冬材娘过世了,只剩下冬材住在老街。起先,大家都劝冬材的兄姐接冬材走,冬材却死也不离开老街,不离开老屋,要在老屋里等娘回来。冬材认定一个死理:娘走丢了,会回来的,娘不会离开冬材的。 冬材有政府的低保,冬材的兄姐也不能让冬材饿死。他们轮流给冬材送饭,一人一个月,一天两次。事多了,事杂了,有时忘记了,一天一次,甚至两天一次。关在老屋里的冬材,吃喝拉撒都在屋里。他睡的时候少,唯恐睡熟了,不能第一眼看见回来的娘。于是,冬材终日把眼睛睁得老大。 有人看见冬材竟能穿针走线,照着他娘在他衣服上绣的字,绣得有模有样:老街34号冬材。令人惊讶的是,“冬材”后面绣了一张满是皱纹的老婆婆的脸。我想,冬材绣的字应该是:老街34号冬材的娘。冬材笃定,娘穿着他绣的衣服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冬材在去年最冷的那个冬天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