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2-03-03作者简介:孙璇(1989—),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张婧(1974—),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文学。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自媒体视阈下地方高师院校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研究”(GH19299)。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网络语言失范现象分类研究——以白城师范学院为例孙璇1,2,张婧3(1.宁夏大学人文学院,银川750000;2.白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吉林白城137000;3.吉林体育学院基础课教学研究部,长春130022)摘要:网络语言失范是指互联网语境下主体言语行为背离网络语言规范的现象。当前,网络语言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使用,文章基于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对其网络语言失范现象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层面进行了系统分类,有助于网络新词新语评估和促进高校网络语言规范化工作。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网络语言;失范;分类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3118(2022)06-0106-06第36卷第6期2022年12月白城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BaichengNormalUniversityNo.62022Vol.36Dec.网络语言作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交际方式,其使用的广度和深度均已达到空前的力度,在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网络平台上语言文字信息传布的随意性渐强而规范性不断下降,大量违反语言文字规范的语言异化现象层出不穷。这些现象多已与现代汉语规范不相契合,造成网络语言文字失范。“失范”是与“规范”相对立的概念范畴,《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将其解释为“失去规范;违背规范”。而网络语言失范则是指互联网语境下主体言语行为背离网络语言规范的现象。从语言本体层面来考察,网络语言失范可以分为语音失范、词汇失范和语法失范。本文采用定向问卷调查方式,针对白城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广播电视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语言或教育相关专业学生,采集到共计392份有效问卷,对地方高师院校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情况进行数据化分析,以问卷汇总的学生常用网络语言词汇样本为主,并辅之以高校学生用户活跃的新浪微博、主流网站、网络词语词典等开放平台用户数据共同作为语料支撑,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对地方高师院校学生失范性网络语言进行了系统分类。一、语音失范不断更新迭代的拼音输入法在电脑、手机等不同终端的普及在大大提升网络交际速度的同时,也带来网络语言环境下大量的语音失范现象。语音失范,特指用户在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