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职业学院《财务会计实务》课教学设计方案教师:序号: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上课地点教学单元名称第十二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四节所得税费用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所得税费用的构成2.掌握应交所得税的计算与核算3.掌握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目标群体会计专业高职学生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互动启发引导教学设计教学过程2分钟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创造和谐活泼课堂,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工作。导入新课2分钟案例导入本章内容导入本章内容:所得税的核算第四节所得税费用本节内容介绍讲授分析讲授分析实例讲解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一、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从税收的角度考虑,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用公式表示为:资产的计税基础=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即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在其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资产负债表上有关负债的应有金额。用公式表示为: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负债的确认与偿还一般不会影响企业未来期间的损益,也不会影响其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因此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例如企业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但是,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按照会计规定确认的某些预计负债。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差异主要是因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二)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