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abyxy.cn1认准公众号【高中资料君】第一时间获取更新,需要配套纸质讲义请联系微信sdwlwx0022第一节先秦时期一.先秦政治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1)多元一体的格局①新石器时代:格局初步奠定。其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②战国时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③从秦代开始,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发展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并进一步巩固。(2)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超过200万年的文化根系(旧石器文明遗存):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文明遗存);五千年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两千年的中华统一实体(秦代以来的大一统局面)。(3)兼容并蓄、相互交融不仅各主要史前文化区之间彼此吸收各自长处,交流日益深入,而且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还吸收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与长久生命力。2.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认同(1)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2)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3)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二.先秦经济1.商和西周的经济(1)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2)商和西周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周天子名义上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历史文献中所说的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1)农业: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灌溉工程纷纷兴建。(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认准公众号【高中资料君】第一时间获取更新,需要配套纸质讲义请联系微信sdwlwx0023(3)商业和城市: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三.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1.老子的朴素的唯物史观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2.邹衍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3.百家争鸣的实质、地位及影响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