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iz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MateriaMedica-WorldScienceandTechnology〕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综述丹参镇痛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王苗1,2,乔利3,绪扩2,李卉2,付先军1,2,4,5**(1.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海洋中药研究中心青岛266000;3.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济南250355;4.山东省中医药组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南250355;5.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经典理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济南250355)摘要:疼痛是现今困扰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疼痛的主要方式之一。临床常用的镇痛药物在治疗疼痛时常伴有许多副作用,镇痛效果仍不太理想。丹参是常见的活血化瘀类中药,《中国药典》记载其具有“通经止痛”的功效。通过文献挖掘发现,丹参具有悠久的治疗疼痛的历史。现代药理学对丹参的镇痛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丹参具有良好的镇痛药理活性,且其镇痛具有多靶点、多机制、副作用小的特点。本文通过系统检索和挖掘丹参镇痛研究文献,综述丹参镇痛的作用靶点、作用机制和相关成分,发现丹参镇痛的外周和中枢机制分别为调节外周神经元和脊髓中与疼痛相关的因子、受体及信号通路,丹参镇痛的成分主要有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酚酸B、丹酚酸C和丹酚酸A,两种丹参酮化合物都含有邻醌型结构母核,三种酚酸类成分则都含有多个酚羟基。论文为丹参镇痛作用的临床应用、镇痛方案的提出以及相关镇痛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关键词:丹参通经止痛活性成分镇痛机制doi:10.11842/wst.20211006001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1]。虽然疼痛能够作为机体防御外界刺激的警告,但持续性的疼痛是有害的。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疼痛仍然是十分令人头痛的难题。据统计,2020年全球疼痛的患病率约为38%,美国和欧洲地区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为12%-25%,中低收入国家的慢性疼痛发生率高达34%-41%,在我国,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为35.9%,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2000万的速度增长[2]。目前国内外疼痛的治疗方案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基因疗法等[3-5]。虽然治疗疼痛的方法很多,但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治疗疼痛的主要手段之一,且应用最多的当属阿片类药物。然而,阿片类药物在治疗疼痛上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在治疗某些类型的疼痛,如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阿片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