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运输系统优化与方法学习目标:了解物流运输决策考虑的主要因素,并理解运输方式选择、车队规模、多式联运、车辆路径和机车车辆配置等优化模型和算法。第一节运输系统一、运输原理与作用(一)运输原理1、运输原理,是指在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如何在效率、效益间取得适当平衡的基础规律。通常,运输原理包括规模原理、距离原理、速度原理、直达原理、适度集散原理。2、规模原理:是指在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就某一次运输而言,随着运输量的增大,物品的单位重量运输成本将下降。由于在一次运输活动中,尽管可变成本随运输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但相关固定成本却基本固定,从而使分摊到单位重量物品的运输成本降低。3、距离原理:是指在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就某一次运输而言,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大,物品的单位距离运输成本将下降。其原因与规模原理相似。4、速度原理:是指在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就某一次运输而言,随着运输速度的增大,物品的单位运输成本将上升。一般地,运输速度越高,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源越多,对运载工具及运输组织工作的要求越高,从而使运输成本增加。5、直达原理:是指在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就某一次运输而言,随着装卸次数的减少,物品的单位运输成本将下降。直达运输可以减少中转换装,减少货损货差,从而提高送达速度、节省装卸费用。在条件(运输规模、运输距离等)许可情况下,应优先考虑直达运输。6、适度集结原理:是指在运输生产经营活动中,就某一次运输而言,对物品进行适度集结,可以获得较好的效率与效益。由于运输具有规模经济特点,在实际生产经营中,运输经营者通常倾向于大量集结以降低成本,而这种大量集结的现象会增加集结成本,增加客户费用,尤其是降低服务水平。并可能导致客户总成本的增加,从而影响客户对运输方式的选择。(二)运输的作用从国民经济角度看,运输是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作的重要基础之一。(1)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社会物质生产的顺利进行高度依赖于运输生产的顺利进行。(2)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从物流的观点,物流是“物”的物理性移动,它改变了“物”的时间和空间状态。而其空间状态改变则主要依赖于运输完成。(3)实现货物的空间位移,创造“场所价值”物流是物品在时空上的移动。运输主要承担改变物品空间位置的作用,是物品改变空间位置的主要技术手段,是物品实现价值增值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