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学习目标:了解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熟悉假设条件,掌握要素禀赋理论内容;掌握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与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的内容;掌握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及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综合理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第一节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背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绝对优势论和比较优势论。古典贸易理论是从技术差异角度说明贸易的起因、贸易的结构和贸易利益的分配等问题。由于假设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则生产技术差异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第一个论证国际贸易是“双赢”而非“零和”的是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他在1776年发表的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absoluteadvantage)。(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都能生产两种商品,只有劳动力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且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劳动力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劳动的规模收益不变;商品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不考虑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绝对优势的概念如果一国相对于另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劣势,则两国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的一部分来换取自己绝对劣势的产品,国际贸易产生,两国均受益。(三)对绝对优势论的评价绝对优势理论具有开创意义,它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各国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各国都能从中获利。绝对优势理论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的贸易。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1871年,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1772-1823)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advantage)。(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根据李嘉图的观点,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