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71消费者态度消费者态度第五章第五章12025.01.272消费者态度概述第一节22025.01.273一、消费者态度的含义态度的定义消费者态度是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注意:态度一定是针对某一对象的态度具有社会性态度仅是一种心理倾向,并非行为本身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态度具有差异性3二、态度的构成2025.01.274请描述一下你对学校食堂的看法。4态度各成分间的关系各成分之间的一致性2025.01.2752025.01.276各成分发生的顺序认知感情行为基于认知信息加工的态度标准学习层级行为认知感情基于行为学习过程的态度低介入层级感情行为认知基于享乐主义消费的态度经验层级62025.01.277三、消费者态度的功能适应功能自我防御功能知识或认识功能价值表达功能7四、消费者态度与行为消费者态度对行为的影响影响对产品、商标的判断与评价影响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可能影响购买意向,进而购买行为2025.01.278购买行为与态度不一致的影响因素购买动机购买能力情境因素测量问题态度测量与行动之间的延滞2025.01.2792025.01.2710第二节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10一、消费者态度形成的理论(一)学习理论人们在获得信息和事实的同时,也认识到与这些事实相联系的情感与价值,并引起态度的发展。态度形成途径:经典条件反射的联结(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态度)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购买产品满意或不满的体验)观察学习的模仿学习理论中态度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顺从;第二层次同化;第三层次内化。2025.01.271111(二)诱因论是从趋近因素和回避因素的冲突来看态度问题,将态度的形成看作是权衡利弊后采取最好抉择的过程。(三)认知相符论人的信念或态度如果与其持有的其他观点、自身行为发生矛盾,就会存在一种内在力量推动其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或恢复认知上的一致。有三种具体理论:2025.01.2712122025.01.27131、平衡理论平衡理论由海德于1958年提出。这种理论认为,认知的平衡状态是一种理想的或令人满意的状态。如果认知上出现了不平衡,就会产生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不舒适、不愉快。为了从不平衡状态恢复到平衡状态,需要改变现有的某个认知或添加一种新的认知。132025.01.2714P为某消费者;O为与消费者有关的某个人;X为态度对象。三边乘积为正,平衡;为负,不平衡。当出现不平衡时,消费者会试图恢复平衡:改变他人态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