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公共关系对象一、名词解释1.公众:公众又称公共关系的客体,是指与一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的总称。2.临时公众:临时公众指因某一突发事件、偶然因素或专题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如某场音乐会的听众、2015年天津塘沽大爆炸事件中的受灾民众、欧洲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规模示威游行中的民众等。3.组织外部公众:外部公众即组织外部的众多公众对象,如顾客、社区、媒体、政府等。4.知晓公众:知晓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是当潜在公众已经了解组织的有关信息,并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及其与组织关系时形成的公众。二、问答题1.答:(1)临时公众。指因某一突发事件、偶然因素或专题活动而形成的公众对象,如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受灾民众等;(2)周期公众。指按照一定周期和规律出现的公众,比如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出现的消费者、春节前后各铁路运输部门的学生民工潮等。(3)稳定公众。指与组织保持较为稳定关系的工作对象,如组织的员工、社区公民,忠实消费者等。2.答:(1)树立“以人为本、员工至上”的价值观;(2)充分挖掘员工的真正需求并及时满足;(3)与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4)组织各种联谊福利活动。3.答:媒介关系是指组织机构与各类传播媒介,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传播机构及其相关传播媒体、新闻界人士等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媒介关系,主要把握以下几点:(1)充分尊重和支持新闻媒介工作;(2)积极与新闻媒介建立密切联系;(3)主动向新闻媒介提供有价值的组织信息;(4)正确对待新闻媒介的批评报道。4.答:可以邀请某些名人入住酒店,提供良好超值的服务,并借助名人的名气邀请各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也可以考虑策划一些食品节、庆典节日等活动,吸引消费者和新闻媒介的眼球等。5.答:以中国邮政为例,它的顾客公众既包括个人消费者,也包括企业大客户消费者。不同的顾客公众的关系管理应分门别类。应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通过各种沟通形式,了解顾客的需求,并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进行定制化服务,获取最大的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6.答:(1)充分尊重和支持新闻媒体工作;(2)积极与新闻媒体建立密切联系;(3)主动向新闻媒体提供有价值的组织信息;(4)正确对待新闻媒体的批评报道三、案例讨论1.答:泰玛士公司采取了有效的企业社区关系管理模式,专门设立了社区联络办公室,负责社区关系建设,具体的手段包括土地补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