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升课(九)INCLUDEPICTURE"J429.tif"\*MERGEFORMAT视角1主干知识——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知识点拨】新中国成立后,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展“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1956年中共八大奠定了社会主义探索道路的良好开端;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有所好转,但“文化大革命”带来经济的劫难。【考题例证1】(2016·河北石家庄调研)“改变了近千年来小农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这场运动()A.实现了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展D.极大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从“改变千年小农经济……实现了土地管理体制的历史性变革”可以看出是过渡时期对农业实行改造,建立农业合作社,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提出的土地政策,与题干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才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故B项错误;对农业的改造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故C项正确;建立农业合作社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故D项错误。答案C视角2历史趋势——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点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开展“一五”计划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计划经济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阻碍社会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展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高速、稳定繁荣发展。【考题例证2】(2016·河南洛阳模拟)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而1978年以后,大量的农民工却可自由进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体制变革的结果B.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C.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动D.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解析根据材料中对农村和城镇人口流动的严格控制到放开,主要是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结果,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人们的户口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农村和城市的人口流动问题,不是人口结构的变动,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