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魏晋隋唐考点考法与解题技巧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考点一:【魏晋政治分裂】考法一:政治分裂影响思想文化魏晋时期,为摆脱宫斗残酷、朝廷更迭频繁造成的政局动荡,许多士人寄情山水、祟尚自然,以追求个性的真实与自由,摆脱环境对精神的羁绊,这即是后世所说的“魏晋风度”。下列能体现“魏晋风度”的作品是()。A.顾恺之《洛神斌图》B.展子虔《游春图》C.王冕《墨梅图》D.吴道子《天王送子图》魏晋以前盛行钟、鼓、罄一类的敲打乐器,此类乐器往往用来显示主人的身份等级。魏晋时期,钟、鼓、罄等乐器已经失去了昔时的辉煌,活跃于社会上的大多是可携带的乐器,如古琴、长笛、筝、琵琶等。这一变化表明魏晋时期()。A.情感表达的个性化趋向增强B.市民阶层壮大冲击等级秩序C.传统伦理观遭到了严峻挑战D.儒学丧失社会正统思想地位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文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C.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儒D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考法二:法统、道统、正统西周宗法制下唯有大宗才能传宗维统,宗子与嫡子有质的区别;后世王朝宣扬“君权神授”,皇帝自称天子,承天继统;《三国演义》中强调刘备是汉宗室之后,蜀汉是正统。从制度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本质上都()。A.强调政治统治的正统性B.为传宗继统披上神秘色彩C.体现分封制的深远影响D.根植于封建自然经济基础虽然自汉朝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考点二:【三省体制】考法:中朝到三省的过程秦和西汉时期,中央实行丞相制;东汉初年,尚书台成为事实上的中枢决策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建立,形成三公、三省两套各具实权的职官系列。据此推断,魏晋南北朝()。A.中央集权高度强化B.宰相制度名存实亡C.决策行政职能分离D.中央职官体制完善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