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最后一页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行业研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industryId#电气设备#investSuggestion#推荐(#investSuggestionChange#维持)重点公司重点公司15A16E评级大洋电机0.200.23推荐科力远0.01--暂无#relatedReport#相关报告《【兴证电新苏晨团队电力设备新能源中报总结】景气为上重方向,正本清源寻龙头(苏晨13916531357朱玥曾韬刘思畅周梦缘)》2016-08-30《政策驱动配网掀起革命,三条主线跟踪改革趋势》2016-08-29《【兴证电新苏晨团队周报】着眼未来布局主流供应链,增量配电放开在即前景好(苏晨13916531357曾韬、朱玥、刘思畅、周梦缘)》2016-08-28#emailAuthor#分析师:苏晨suchen@xyzq.com.cnS0190516080004#assAuthor#研究助理:刘思畅投资要点#summary#混合动力汽车效率高,长期与燃油车并存:混合动力汽车由于不改变消费者使用习惯,技术相对成熟,尤其是不插电混动对基础设施要求不高,长期内将作为燃油车的重要补充。2015年,全球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超过180万量,我国插电混动销量超过8.3万辆,同比增长1.8倍,预计将维持增速。混动起步早,比较优势明显:混合动力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对比燃油车,其燃油经济性可低至2L/100km;对比燃料电池车,加氢站设计、建造要求更加严格,对选址、运输、储存的安全性设计规范极为苛刻;对比纯电动汽车,混动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不存在里程焦虑的问题,优势明显。我国混动技术提升空间大,国外技术借鉴有困难:我国混合动力技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大多车型仍技术水平较低,效率较高的功率配合车型数量很少。而日本丰田、日产,德国宝马等品牌已经有多款成熟车型在售,且由于专利保护等原因,我国企业难以直接借鉴。采购配套模式逐渐兴起,全产业链模式仍是主流:目前,世界主流的混合动力汽车企业,采用全产业链经营的模式,从源头到整车,从发动机、电机、变速箱的生产,到车体、座内饰等的布置、设计,都是在自己的产业链闭环内完成的。同时,大量采用外部采购零件的模式在国内外也有广泛应用,国内总成厂商向整车厂配套的模式也逐渐兴起,两种模式各有优势,配套模式更符合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产业链龙头将脱颖而出:电动系统尽管技术难度相比发动机有所下降,但是仍存在一定门槛,同时对企业的质量控制、产品一致性方面的要求甚至有所提升。因此,龙头企业将继续在混动方面维持优势地位。投资建议:混合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