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人教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重难点突破】重点: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2、影响农业经济的因素。难点:土地制度演变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农业的起源1.“神农”的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黄河流域—种植粟、麦2.农耕格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思考1:我国古代为什么会形成南北不同特色的农耕格局?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思考2: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自然条件、技术、水力、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工程的兴修。二、生产技术的进步1、表现:(1)耕作方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从原始农业的产生到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在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原始农业产生“刀耕火种”“火耕”距今七八千年“石器锄耕”“耜耕”1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商周时期青铜农具,掌握一定技术说明:①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②“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2)工具材质:石器→青铜→铁器工艺:打制→磨制→炼铸造(3)动力:人力→畜力→自然力2、评价: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三、水利的兴修1.大禹治水2.水利工程的兴修都江堰(战国)郑国渠(战国)3.王景治黄河(东汉)4.井渠法:主要应用于干旱地区。[过渡]阅读课本,找一找: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赋税沉重;徭役沉重;土地兼并。四、农民沉重的负担1.沉重的赋税封建王朝都要向农民征收比率和数额不同的赋税。古代赋税有田租、户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及其杂税。农民的赋税成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奠定了古代帝国富强和繁荣的基础。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泰半之赋”,使农民负担沉重。2.繁重的徭役秦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