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运动和力(下)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2.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相互挤压;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3.种类:A.滑动摩擦B.静摩擦C.滚动摩擦4.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5.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6.测量摩擦力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平衡)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8.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A.减少压力B.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D.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船)。9.受力分析单个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把一个物体受到的所有力都找出来,画在同一个图中,叫做对这个物体受力分析。单个物体的受力分析步骤:明确研究对象,并将其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分析周围物体对它施加的力。按顺序找力,遵循一“重”、二“弹”、三“摩”。①“重”——分析重力,基本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②“弹”——分析弹力(包括压力、支持力、拉力、弹簧弹力等)(弹力个数不多于周围与之接触的物体数)③“摩”——分析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和滑动摩擦)(摩擦力个数不多于弹力个数),在该物体上画好各力的示意图后,按顺序进行检查,防止错力、多力和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