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及相对性。2.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3.了解全反射现象的应用。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出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2.通过演示实验,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实验探究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2.通过互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全反射现象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理论观察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探究全反射现象;理解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教学难点】全反射在实际中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演示实验:奇妙的“光镀”。将小球放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斜插入盛水的玻璃缸中,从水面上方观察水中的试管,与在空气中的试管有什么区别?能看到小球吗?向试管中注入清水,又会看到什么现象?演示与现象:先将小球入试管,展示给学生看,能看清试管中的小球。当试管斜插入水中时,试管内壁好像镀了一层银,小球不见了。再往试管中注入清水,小球又重新显现。学生通过观察奇妙的现象,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二、新课教学(一)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1.知识回顾(光的折射):n=sinisinr、n=cv情景:一束光线以相同的入射角θ1从空气射入介质1和介质2时,若θ2>θ3,则介质1的折射率n1和介质2的折射率n2满足:n1_______n2。引出新概念:对于两种介质来说,我们把折射率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光疏介质与光密介质是相对的。例如:水、酒精和玻璃三种物质相比较,酒精对水来说是光密介质,而酒精对玻璃来说是光疏介质。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光线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例如由空气射入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例如由水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二)全反射1.发生全反射现象的条件(1)问题讨论:光线从空气透过半圆形玻璃砖再射入空气,下列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学生讨论后请一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思考:对C图,若增大入射角,则折射角和入射角哪个先达到90°,当折射角达到90°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此时继续增大入射角,又会看到什么现象?(2)实验探究①演示实验实验(一):将半圆形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