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效应【教学目标】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3.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教学重点】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2.知道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教学难点】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让学生叙述火车向你驶来时,汽笛本身的音调如何变?人听到的汽笛音调如何变?火车离你而去时,汽笛本身的音调如何变?人听到的汽笛音调如何变?同是汽笛发声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呢?二、新课教学(一)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这种现象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在1842年最先发现的。教师简单介绍多普勒。2.多普勒效应的现象:(1)观察者静止不动,数经过的队伍中的人数,每分钟假设有30个人经过。f测=f源(2)当观察者逆着队伍行走时,数经过的队伍中的人数,每分钟将大于30个人经过。f测>f源(3)当观察者与队伍同向行走且速度比队伍的小时,数经过的队伍中的人数,每分钟将小于30个人经过。f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