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初一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是生物所具有的一项是()A.一粒种子萌发形成幼苗B.腐烂的树桩上会长出蘑菇C.钟乳石会慢慢长大D.天热时人会出大量的汗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光B.水C.温度D.湿度3.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A.生长现象B.应激性C.繁殖D.呼吸4.为做好我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研究人员先后到孝妇河、马踏湖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当地有关人员。这种生物学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量法5.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是()A.一只B.两只C.三只D.十只以上6.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水稻和稗草B.猫和老鼠C.人和猪D.蚂蚁和蚱蜢7.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A.蛾类夜间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候鸟的迁徙D.山顶的旗形树8.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选取样本抽样调查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9.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C.A与B的总和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10.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A.增加B.减少C.先少后多D.先多后少11.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A.少量增加B.富集C.减少D.不变12.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1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B.蚱蜢→草→食草籽的鸟→鹰→狐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1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食肉动物1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生物圈B.陆地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15.在没有使用DDT(一种农药)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发现有DDT存在,企鹅体内的DDT是通过()A.气候的变化引起的B.食物链积累的C.鸟类的迁徙带来的D.鱼类的洄游带来的16.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17.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实例?()A.植物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B.蚯蚓的活动改良了土壤C.浮萍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中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