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来源细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分析及其floR基因传播机制的研究摘要:目的调查不同来源的氟苯尼考耐药菌的floR基因的分布情况,对氟苯尼考耐药性进行危险性评估,并从基因水平对细菌氟苯尼考耐药机制进行探讨,为耐药性的有效防治和新兽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不同来源细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通过生化指标结合16srDNA进行细菌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floR基因的携带情况,Southern杂交对其进行定位;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分析大肠杆菌的同源性;质粒结合转移、转座子检测分析其水平转移机制。结果在206株分离株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占50.97%,共有128(62.14%)株耐氟苯尼考菌株,floR基因阳性菌株120株(58.25%),为氟苯尼考耐药菌株。floR基因主要由质粒携带,并可定位在大小不同的质粒上,且其上下通常伴随着转座子结构。结论动物源细菌中氟苯尼考耐药情况严重,floR基因可以以质粒结合、转座子介导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关键词:细菌;氟苯尼考;floR;接合转移;转座子近年来兽药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中大量使用,大部分抗生素未经代谢以母体化合物形式随粪便排出体外,导致抗生素在环境中积累,由此诱导抗性微生物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产生,对人畜健康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1]。其中,因广谱、高效的特性而广泛使用于兽医临床的氟苯尼考(Florfenicol)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氟苯尼考已在亚洲、欧洲、美洲等20多个国家上市,主要用于猪、牛、鱼及禽类疾病的治疗[2]。但由于临床使用不当,其耐药菌株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耐氟苯尼考菌株的分离,检测出了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3-5],甚至在临床上也发现了对氟苯尼考耐药的人源大肠杆菌[6]。耐药性可通过食物链或环境在人与食品、人与人或人畜之间传递,故对人、动物共患病原菌中floR基因的传播途径和机制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课题旨在研究氟苯尼考耐药现状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播散机制,以期为临床科学使用氟苯尼考和减缓耐药菌的产生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也为深入研究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传播奠定理论基础。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鸡、鸭、牛等来源的样本采样于本地区不同养殖场及其周边。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三糖铁琼脂培养基购自北京三药科技开发公司;酵母提取物、蛋白胨等购自Solabio公司;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PCR仪购自Thermo公司;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购自Dinco公司;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