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财务管理,统一和规范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资产核销的标准和程序,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包括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短)期投资、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第三条公司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计价,其后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至少年末检查一次,并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第四条公司要合理地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第五条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第六条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长(短)期投资以及已毁损报废或无使用价值和无转让价值的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根据管理权限上报,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后予以核销。第二章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第七条公司按季度对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的可收回性进行全面分析,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对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应计提应收款项坏账准备。(一)公司统一采用个别认定与账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时,以债权发生之日到会计报告日的期间来确定账龄。当期收到债务单位部分还款后剩余的应收款项,不应改变账龄,仍以原账龄加上本期应增加的账龄来确定;在存在多笔应收款项、且各笔款项账龄不同的情况下,当期收到债务单位部分货款时,应逐笔认定收到的是哪一笔应收款项;如果确实无法认定的,按照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剩余应收款项的账龄按上述原则确定。对于非关联企业的应收款项,按照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为:账龄比例2-3年(含三年)60%3年以上100%对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应收款项,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的,采用个别认定法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二)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不符合预付性质的预付账款,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预付账款,应将其及时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转入其他应收款的预付账款,其账龄从预付款发生之日算起。(三)公司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坏账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