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通过共价键将酶连接在抗体上,制成酶标抗体,再利用酶对底物的特异催化作用,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粒,于普通显微镜或电镜下进行细胞表面及细胞内各种抗原成分的定位。目前通常选用免疫酶组化间接染色法进行实验,利用该技术,可进行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由于免疫组化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定位准确等特点,且能将形态研究与功能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门新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在病理学研究中,免疫组化技术的作用和意义更为重要。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开始前,要先确保该实验所用到的试剂都准备到位,如:不同浓度梯度的乙醇,PBS缓冲液,3%过氧化氢,10%正常山羊血清,0.01M枸橼酸缓冲液,DAB显色液,二甲苯和抗体等。本实验所使用到的仪器和耗材有:芬兰百得提供的移液器,赛默飞的QSP盒装吸头、恒温箱,医用微波炉,盖玻片,镊子,洗瓶,湿盒,切片架等。本视频按照以下步骤展开实验:脱蜡复水后进行抗原修复,接着免疫反应,化学染色,最后脱水封片并进行结果分析。脱蜡复水首先对组织切片进行脱蜡复水处理:切片在室温放置60min后,浸泡在二甲苯中。10min后,放入另一个装有二甲苯的染缸再泡10min。脱蜡后,将组织切片逐级放入无水乙醇、95%、85%,75%,50%的乙醇中,每次处理均为5min。水合处理后,将组织切片放入纯水中,孵育5min,再转移放入PBS缓冲液中孵育5min。抗原修复抗原表位修复之前,需进行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淬灭处理:滴加3%过氧化氢溶液于切片上,湿盒孵育10min。用PBS浸泡清洗3次,每次5min,尽可能洗去残留的过氧化氢。将切片浸入0.01M枸橼酸缓冲液中,微波中大火力加热至沸腾并保持8min,取出容器,待缓冲液温度自然降到室温。反复2次,用PBS再洗5min。免疫反应用滤纸擦去周围多余的PBS,滴加PBS稀释好的10%正常山羊血清,室温湿盒封闭30-60min。孵育结束后,去除封闭液,滴加一抗工作液,4°C孵育过夜。第二天,移去一抗后,用PBS洗两次,每次10min.擦去切片周围多余的液体,滴加二抗工作液,室温孵育30min。弃去二抗后,PBS洗两次,每次10min。化学染色去除切片上多余的PBS,滴加新鲜配制的DAB工作液,湿盒孵育,在显微镜下监测染色程度。染色结束后,PBS浸泡洗去DAB染液,每次5min,重复3次。去除残留液体,苏木素复染2-5min,复染结束后,用水洗去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