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1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动力学问题是将运动学与力学问题综合起来进行考查的一类问题,一般可分为“已知运动求力”和“已知力求运动”两类基本问题。求解两类动力学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好“两个分析”(即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抓住“一个桥梁”(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1.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的基本思路:先求出几个力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的有关公式求出速度或位移。2.由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受力情况的基本思路:已知加速度或根据运动规律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从而确定未知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关键,加速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纽带,分析流程如下:受力情况maF加速度a运动学公式运动v、t、s4.常用方法(1)合成法。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时一般采用合成法。(2)正交分解法。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3个或3个以上),则采用正交分解法。一、已知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是指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移等。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合力,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进一步利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相关运动学量。【例1】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g=10m/s2。则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为()A.7m/sB.10m/sC.14m/sD.20m/s【答案】C【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解得加速度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代入数据解得,故C正确,ABD错误。【例2】如图所示,劲度数为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与置于水平面上质量为的物体接触(未连接),弹簧水平且无形变.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被压缩了,此时物体静止.撤去F后,物体开始向左运动,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则()A.撤去F后,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B.撤去F后,物体刚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C.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D.物体开始向左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答案】BD【解析】A.撤去F后,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的弹力和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不变,而弹簧的弹力随着压缩量的减小而减小,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