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智能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白皮书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出品2目录一、人工智能助力高铁养护开启“智能时代”二、人工智能助力服务业创新升级三、人工智能助力城市治理不再依靠“铁脚板”四、人工智能助力打造AI教育“徐汇模式”五、人工智能助力城市治理从“人海管理”转向“精细化智治”1一、人工智能助力高铁养护开启“智能时代”京沪铁路,简称京沪线,是连接北京、上海,客货共线的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沿线有许多重要工业城市、粮棉集中产区和鱼米之乡,是中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作为客货共线的南北大动脉,京沪铁路既承载了钢铁、煤炭、木材、机械、仪表、布匹等货物,同时,也满载着在外奔波之人的梦想、憧憬和乡情。自2011年6月开通以来,京沪铁路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超过13.5亿人次,累计行程超过15.8亿公里,单日开行旅客列车最高达到666列,单日最高发送旅客达到79.8万人次,成为中国铁路安全稳定运行的典范。安全稳定运行背后的秘密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推广应用智能检测监测和运维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建设智慧铁路、推进智能识别系统等智能产品设计与制造成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领域。在铁路运行体系中,接触网是牵引供电系统(为列车运行提供动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做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减少接触网故障的发生,是保障列车动力装置稳定运行、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目前,铁路供电系统检修已经从单纯人工巡检、简单工具巡检,进入到机械化巡检阶段。其中,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即4C)是机械化巡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对接触网悬挂系统的零部件实施高精度成像检测,并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指导接触网维修。简言之,拍照、分析、指导维修。图14C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系统2人工铁路运维:每人每天8千张图,一“眼”难尽的痛2013年,京沪高铁在济南维管段引入4C检测设备,并于2016年底,全线列装4C检测装置,实现4C检测常态化。在京沪高铁全程的4C检测运维中,每季度采集的设备图片可达300万张,每人每天要判定8000张图片,约30万个零部件,20余人加班加点需要20天才能完成。而且,高度依赖个人经验,检测标准也因人而异——据相关测试,同样300公里4C数据,两组人分别分析重复率不超过15%。海量数据、人工分析周期长、判定标准差异性大、质量无法保证,成为纯人工分析过程中难以解决的痛点。图2高铁接触网零部件示例京沪高铁走在时代前沿为解决上述问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