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07204001丁亮【实验课题】声速的测量【实验目的】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发射和接受方法,用干涉法和相位法测量声速【实验原理】1、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fλ,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下图是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置图。2、驻波法测波长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别是:叠加后合成波为:y=(2Acos2Xcos2ftcos2X的各点振幅最大,称为波腹,对应的位置:X=±n(n=0,1,2,3……)cos2X的各点振幅最小,称为波节,对应的位置:X=±(2n+1)(n=0,1,2,3……)因此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的位置Xn、Xn-1即可得波长。3、相位比较法测波长从换能器S1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器S2,所以在同一时刻S1与S2处的波有一相位差:=2x/其中是波长,x为S1和S2之间距离。因为x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2。利用李萨如图形就可以测得超声波的波长。【实验内容和步骤】1、实验仪器熟悉实验仪器,包括低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超声声波测定仪,频率计。2、调整仪器使得系统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1)调整S1和S2之间的平行性,使得两个面互相平行(2)调整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谐振频率f0。移动游标,使得S1和S2之间相差5cm左右,调整低频信号发生器的正弦幅度,同时调整接收端的示波器,使得示波器屏幕上有适当的讯号幅度。然后,移动游标卡尺,寻找讯号幅度最强的位置。此时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就是本系统的谐振频率f0。3、驻波法测波长和声速S1和S2之间的距离从远到近,从示波器上一个最大的幅度开始记录12组数据。要求是(1)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λ,由谐振频率f0和测出的λ,可算的声速v,并计算不确定度。(2)记下实验室的室温t,算出vt,与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对结果进行讨论。4、相位比较法测波长和声速仪器的连接见内容的图,在信号发生器输出端接线柱上再增加一根导线,接到示波器的X输入,将示波器X扫描打开。调节示波器使得屏上出现李萨如图形,增加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屏上就会反复的出现李萨如图形。每移动整个波长,就会重复出现相同的图形。测量时候,将S2从声源S1附近慢慢移开,依次测出屏上出现直线时所对应S2的位置,记录10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