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射性的探测、应用与防护(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现象2.了解几种探测仪器的简单构造和基本原理3.知道什么是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4.知道核反应及其遵从的规律,会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5.了解放射性在生产和科学领域的应用。6.知道射线的危害及防护[复习回顾]:三种射线粒子的本质、特点分别是什么呢?一、射线的探测[自主学习任务]:阅读课本74-75页,回答以下问题:(1)课本中介绍了哪些常见的探测方法呢?(2)几种探测方法的原理分别是什么?(3)它们各利用了射线中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的什么现象呢?(4)它们各利用了什么方法显示射线粒子的径迹?1.探测原理(1)组成射线的粒子会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为核心,过饱和的蒸气会产生,过热液体会产生。(2)射线能使照相乳胶感光。(3)射线能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2.探测方法(1)威耳逊云室:①原理:粒子在云室内气体中飞过,使沿途的气体分子电离,过饱和酒精蒸气就会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结成雾滴,于是显示出。②径迹特点[思考]:用威耳逊云室探测射线时,为什么α粒子的径迹直而清晰?为什么利用威耳逊云室一般看不到γ粒子的径迹?(2)气泡室:气泡室的原理同云室的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气泡室里装的是液体,如液态氢。粒子通过过热液体时,在它的周围产生而形成粒子的径迹。(3)盖革-米勒计数器①优点:G—M计数器。②缺点:只能用来计数,不能。23.不同探测方法的对比威耳逊云室和气泡室都是依据径迹探测射线的性质和种类,而盖革-米勒计数器只能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二、核反应[自主学习任务]:阅读课本76页,回答以下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人工使原子核发生改变呢?[思考]:衰变和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有什么不同?1.核反应(1)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的过程。(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1919年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同时产生一个质子。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遵循规律:守恒,守恒。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放射性同位素的定义:具有的同位素。(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发现磷同位素的方程:42He+2713Al―→3015P+10n。[思考]: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有哪些优点呢?三、放射性同位素的主要应用1.应用射线:利用射线的本领可以测厚度等,还可以用于等。2.示踪原子:一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