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证券研究报告|行业联合报告2023年09月14日推荐(维持)下沉市场大有可为,品牌化升级之路顺畅研究部/消费品❑下沉市场的层次丰富,范围广阔,具有消费升级的物质基础,消费规模有望持续上行。下沉市场包括三线及以下的城市以及广大的乡镇农村地区,人口占比为71.4%,面积占比近95%。下沉市场未来在供给、需求、产品端均存在助力消费升级的基础——在需求侧,下沉市场就业机会逐渐丰富、一二线回流人口带来多元化的消费理念、线上线下渠道的发展助推城市特色“走出去”与外部旅客“引进来”,居民收入逐步上行,成为消费升级的物质基础;在供给端,许多消费品价格带正向下沉市场消费者可接受水平靠近;在政策端,围绕精准扶贫、扩大内需、乡村振兴的政策接连出台,促进下沉市场供给与消费需求的增加。据测算,2022年下沉市场消费规模约为20.74万亿元,在全国中的占比过半,预计到2028年下沉市场规模将达到28.35万亿元,CAGR有望达到6%。❑借鉴日本,看中国“白牌-品牌-名牌”升级之路。70年代的日本在石油危机后经历了严重通货膨胀,GDP增速放缓,居民消费力受损,“朴素主义”和“消费降级”逐渐兴起,优衣库、大创等一系列主推质优价廉产品的品牌诞生并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随后泡沫经济下奢侈品销售实现高增。我国下沉市场的发展现状和70-90年代的日本有许多相似性,如人均GDP、城镇化率、人口结构等,但由于中国城乡结构复杂经济发展步调不统一,我们无法完全对应日本70-90年代的情况。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国内经济发展不会重现日本90年代的发展态势,仅与70-80年代的发展路径较为相似,性价比消费与高端消费均将迎来良好发展。❑下沉市场具有其独特的消费现象:1)人群细分:下沉市场人口层次更为丰富,而目前供给仍较单一,下沉市场目前趋势在于广度升级而非深度升级。2)有闲经济:下沉市场居民时间较充裕且线上渠道依赖性强,直播及电商对下沉市场消费者的影响与日俱增;而在线下购物方面,下沉市场居民重视亲身体验,面积较大、数量较多、装潢较美观的品牌能够通过“眼球效应”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3)重视性价比:下沉市场居民收入绝对值与高线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相较于一线城市对于个性化消费和彰显生活品味的追求,下沉市场更关注产品的价值及其属性的匹配度。4)服务与销售关系紧密:熟人社会及喜爱小额激励的特点凸显了品牌营销的重要性,而服务质量在消费过程中也同样重要,掌握“人情+激励”是品牌渗入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