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报道·胸骨后胶原蛋白海绵压迫止血法在纵劈胸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冯增斌房大广刘志伟黄旭(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河北承德067000)中图分类号:R654.2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7-4848(2010)02-0176-01纵劈胸骨行心脏手术,尤其是体外循环手术后胸骨后出血较多见。自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我科采用胸骨后胶原蛋白海绵压迫法止血,可明显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该方法简单、有效,现总结其临床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和分组本组共82例,男37例,女45例;年龄14~57岁(35.0±5.9岁)。房间隔缺损28例,室间隔缺损35例,二尖瓣狭窄19例。临床表现有心悸、胸闷、易疲劳等症状;查体: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2/6~3/6级收缩期杂音28例;胸骨左缘第2~4肋间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35例;心尖部闻及轻至中度舒张期杂音19例。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28例,左心室肥厚35例,右心室肥厚、二尖瓣型P波19例,心房颤动8例。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有18~43mm回声脱落,室间隔有6~21mm回声脱落,二尖瓣瓣口中至重度狭窄,左心房扩大,肺动脉增粗,右心室增大。胸部X线片示:肺充血,左心室或双心室增大。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5例,二尖瓣置换术19例。82例患者根据术中采用的止血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采用胶原蛋白海绵置胸骨后止血;对照组:43例,常规止血关胸;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纵劈胸骨入路手术,锯开胸骨后用3.5mg/kg的肝素抗凝,体外循环后用鱼精蛋白按1∶1比例中和肝素。体外循环时间55±9min。治疗组于术中采用胶原蛋白海绵置胸骨后止血,其具体方法为:术中仔细止血后,用2-0WEGOSutures可吸收线连续褥式缝合胶原蛋白海绵(宽2cm),串接3~4条,在拧紧钢丝前,覆盖于胸骨后,使其位于钢丝与骨膜之间。拧紧钢丝,再将海绵条两端的可吸收线分别自胸骨上、下缘绕至胸骨前,抽紧并固定于钢丝头。海绵条起到压迫胸骨后骨膜和填补胸骨裂隙的作用。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血关胸。两组患者均用钢丝固定胸骨4~6道,留心包及胸骨后引流各1根,术后根据引流量和红细胞压积补充新鲜全血,均未使用止血药物。分别于术后1h、6h和24h测量胸腔引流量。1.3统计学分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2结果两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无二次开胸止血。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1h、6h和12h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减少,见表1。所有患者痊愈出院,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所有患者无胸骨哆开、前纵隔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