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1我国债券市场投资者保护条款设置和触发情况研究研发部武博夫摘要:投资者保护条款设计的初衷是为了约束发行人日常经营行为、提高负债主动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债券投资的安全性。自国内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以来,市场上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要求逐渐提高。近年来,各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出台多项规范文件,对债券投资者保护条款的设置做出了详细的规范,附带投资者保护条款的债券发行量也逐年增加。从国内债券市场已发生的违反投资者保护条款事件来看,触发交叉违约保护事件的数量较多,并且大多数演变为实质性违约。其余主要为违反事先承诺、事先约束等条款,由于不涉及债券偿付的情况,对发行人信用状况的影响较为有限。总体来看,债券投资者保护条款对约束发行人日常经营活动、提高风险揭示能力、加快违约处置进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国内债券市场投资者保护的发展历程(一)债券投资者保护条款的作用投资者保护条款设立目的在于约束发行人日常经营行为,提高负债主动管理能力,保障发行人偿债风险不会超过一定的水平,从而保护债券投资者权益。违反投资者保护条款的情况可能成为发行人实质性违约的导火索,也可能仅仅作为技术性违约事件1。当发行人违反约定事件发生后,发行人有义务与投资者及时沟通,以持有人会议的方式获得来自投资者的同意征求(consentsolicitation),以获得豁免或者进行修补。(二)违约常态化之后对投资者保护的要求增强从国内债券市场的实践情况来看,在债券市场发展早期,由于“刚性兑付”的存在,债券投资者保护方面的规范和实务经验尚属空白。自从2014年“超日债”违约以来,债券违约步入常态化,投资者保护成为债券市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相关要求也日渐提高。但是在违约常态化早期,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对投资者保护条款的设置缺乏统一规范,同时发行人由于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并未及时对相关事件采取补救或豁免措施。从条款设置来看,部分债券将此类投资者保护条款被列入“违约责任”的范畴,将违反条款的情况视作违约行为,1技术性违约指是指发行人未能履行除债务本金或利息偿付条款之外的其他债务契约条款的情况,上述条款包括但不限于事先承诺、财务指标约束、控制权变更约束、偿债保障承诺等保障性条款。新世纪评级版权所有群内每日免费分享5份+最新资料300T网盘资源+40万份行业报告为您的创业、职场、商业、投资、亲子、网赚、艺术、健身、心理、个人成长……全面赋能!添加微信,备注“入群”立刻免费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