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效率为王,改造餐桌——餐饮供应链创造美好生活系列(预制菜篇)日期:年月日2022129招商食品&网聚资本联合出品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日用消费|食品饮料于佳琦yujiaqi@cmschina.com.cnS1090518090005实习生胡思蓓对本文亦有贡献-2-行业的生意本质?——食品工业化提升效率,消费升级范畴预制菜行业生意本质是食品工业化提升效率,改造餐桌,提供便捷,属于消费升级的范畴。行业驱动力:B端通过预制来大幅节约时间,加快出餐速度,提供更强的标准化,C端满足的是劳动力的解放,可以说,预制菜属于社会进步的产物,在城镇化、社会发展提速、女性劳动就业率提升的背景下,发展速度更快。(当前中国的一线二线城市,接近日本的90年代前后)基于此,品类多大程度上带来社会效率的进步,也就多大程度上决定它的价值和供给模型,分为两个方向:技术进步推动:比如ToB的成品预制菜,通过技术推动帮助产品实现较高的还原程度,通过工业化生产提供标准且稳定的产品品质、快速的服务体验。垂直一体推动:比如上游原料切入生产加工,或者食品加工合并调味环节,本质上是上下游合并延伸,垂直一体化缩短产业链,提高附加值。sXiXjZiYeXrVnMmNaQ8QbRsQmMnPpNkPqQqRjMtRuNaQsQpOvPtPmPvPoNzR-3-行业的发展终局?——中期多寡头或分散格局,长期龙头整合或交叉竞争通过海外借鉴,思考产业终局:美国:标准化程度高、渠道议价力强,以食品综合企业(如雀巢)为主。日本:注重口味配方,企业通过上下游一体化扩张,以渠道型/资源型企业为主(如日冷、味之素)。从海外经验来看,产业链协同(如渠道协同或者配方协同)带来的效率和规模效应,能够支撑更大市值的企业。中国的差异——“漫长的时滞”:中国口味多元,需求分散,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未必能有绝对的龙头出现,或者有很强整合能力的公司出现。这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市场容量偏大有关。内需市场对单品的支撑比较大,企业不必过早地参与产业整合,即可获得不错的规模效应。我们认为,虽然预制菜品多元,单品规模远低于基础食品,但是中国市场广阔足以支撑单品类公司的成长,可预见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部分公司会聚焦在自身品类内发展,行业内形成以品类为聚集单位的多寡头格局或者分散竞争格局。发展足够长的时间之后,由于大部分品类的进入壁垒不高,依然会有整合以及交叉竞争出现。-4-当前处于什么阶段?——B端基本渗透完成,C端刚起步,企业原始积累阶段当前阶段: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