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大观ˉ美术研究ˉ078从《二十四诗品》与《二十四画品》看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关系文ˉ刘利平[内容摘要]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关系一向是两领域的经典问题,学术成果全面且卓越。不过,某些领域却失之粗放,比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问题,虽有结论,却无具体内容。本文试图从《二十四诗品》和《二十四画品》的特点与关系入手,来具体化这个问题,比如:一、为什么诗中能够有画,或者为什么画中能够有诗;二、诗中有什么画,或者画中有什么诗。《二十四诗品》和《二十四画品》是诗论和画论领域的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甚至论述方式就是诗与画核心问题的理论总结。本文通过对这两个文本深入分析发现这样两个共同点:一、它们都共同的讨论意境问题;二、它们采用了相同的论述方式——以象摹道、以象喻道——来讨论。当然,考虑到后者是前者的仿作,这一同质性可以理解,但是,它却帮助我们解决了诗画关系的两个具体问题,即意境和形象,或者说,诗中有画的意境,画中有诗的意境;诗中有画的形象,画中有诗的形象。所以才会出现诗画之间的这种“异迹而同趣”的现象。[关键词]二十四诗品二十四画品意境形象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关系一向是两领域的经典问题,许多人都讨论过,学术成果已经比较全面,有些还非常卓越。我今复论及此,并非自讨没趣。而是觉得,若从《二十四诗品》与《二十四画品》的特点与关系入手,此问题或许有一番别样的意思,故撰此文。一、一个历史现象及问题的提出让我们从这样一个经典论断开始:“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里对王维诗画现象的一个评述。再来看这样一种现象:诗作画和画题诗。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历史现象,留下了无数案例。于是,我们可以追问:为什么可以将诗画成一幅画?为什么可以从画中提炼出诗?回到苏轼一言,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因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是,这样的答案倘要细究,自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太模糊,没有具体内容。钱锺书先生在其著名的《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中曾讲道:“诗和画号称姊妹艺术。有人进一步认为它们不但是姊妹,而且是孪生姊妹。”为此他列出了一系列古人的论述:郭熙《林泉高致》第二篇《画意》:“更如前人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哲人多谈此言,吾人所师。”冯应榴《苏诗合注》卷五〇《韩幹马》:“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幹丹青不语诗。”孔武仲《宗伯集》卷一《东坡居士画怪石赋》:“文者无形之画,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