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穆斯堡尔效应物理实验教学中心2006-12Outlines实验原理Mössbauer参数实验装置实验测量概述数据处理概述1958年德国人R.L.Mössbauer首先在实验中发现了Mössbauer效应——原子核对射线的无反冲发射和共振吸收,获1961年Nobel物理奖。概述Mössbauer谱学:研究具有一定体积的原子核与周围环境电或磁的相互作用。原子核:具有电荷、电四极矩和磁偶极矩;环境:在核处形成的电荷分布、电场梯度和磁场;概述该谱学的创建主要是Mössbauer的贡献,不是由于实验方法和技术的逐渐改进和积累而成的;能量分辨率极高,且设备比较简单;该谱学的应用涉及到物理和其他学科的许多领域;成为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及其微小变化的有力工具。实验原理0E'EEREREEI0REEE'0REEE222REEMc发射时:吸收时:h测不准原理:钠黄光:12122.103589.633EeVornmPS810s2102102REEeVMc191Ir:129EkeV220.0462REEeVMc86.5510eVRE101.410s69.210eVRE谱线的Doppler增宽:由于发射或吸收时原子热运动所引起的多普勒效益,使发射谱线和吸收谱线增宽。iP�发射前动量:发射的光子动量:EPc�发射后动量:fP�ifPPP�原子核的反冲能量:222'22fiiiRRPPPPPPPEEMMMM���设原子核的热运动动能:22iPM�'2cosRRRiEEEPP�是与之间的夹角0对各向同性热运动,速度方向求平均后,2RDE191:0.0463000.084rRIEeVTKDeV19176Os14h74keV16d5.6s1.410-10s42keV129keV19177rI+OsPbPbDIr室温时,由于谱线的Doppler增宽,能发生共振吸收;液氮温度时,谱线的Doppler增宽减小,共振吸收反而增大了约3%;Mssbauerö采用了Lamb的共振吸收理论:束缚在晶格中的原子核发射或吸收射线时,有一定的几率让整个晶格受到反冲。222REEMc1960年,哈佛大学的Pound和Rebka利用57Fe的14.4keV的射线的Mssbauerö效应在实验室检验了光在地球引力场作用下的红移效应;Pound等人通过测量无反冲射线的能量随放射源温度的变化,检验了相对论预言的二次Doppler效应。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几何布置:透射式实验原理——能量扫描DEEcDoppler能量:功放三角波产生器方波产生器放射源PbPb样品PbPbNaI探测器放大器单道MCA计算机穆斯堡尔谱仪方框图电磁振动器Mössbauer参数同质异能位移(化学位移)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