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sl染色实验原理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髓鞘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大多数神经元胞质除了含有其他细胞都有的细胞器外,还含有神经细胞特有的结构——尼氏小体(Nisslbody)和神经原纤维。尼氏小体分布于神经元除轴突和轴丘以外的胞质内,为颗粒状或斑块状物质。最常用于显示尼氏体的特殊染色方法是CresylViolo(焦油紫)染色。尼氏小体染成紫色,胞核呈淡紫色。尼氏小体主要由核糖体和内质网组成。核糖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主要位置,它们参与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内质网是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折叠和修饰等过程。尼氏染色法(Nisslstaning)由德国病理学家FrannaNissl(1860-1919)于1892年创立。常应用于以下两种情况:(1)判断是否为神经元。尼氏体为神经元特有的细胞内结构,换言之,尼氏体染色阳性的神经细胞即为神经元。对某些涉及神经元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如节细胞胶质瘤(GG),可以通过尼氏体染色确定肿瘤组织中的神经节细胞。(2)判断神经元损伤程度。尼氏体与神经元的功能状态关系密切,当神经元受到损伤时,尼氏体的变化最为敏感,主要表现为尼氏体溶解和消失,即中央性尼氏体溶解(胞核周围的尼氏体消失)和周围性尼氏体溶解(胞膜下分布的尼氏体溶解),前者提示神经元轻度损伤,而后者则往往预示神经元即将死亡。Nissl染色液染色后呈蓝紫色,常用于显示脑或脊髓的基本神经结构。Nissl小体大而数量多,说明神经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较强;相反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时,Nissl小体的数量会减少甚至消失。尼氏小体尼氏小体Nissl染色详细步骤1.小鼠脊髓组织石蜡切片Nissl染色1.1小鼠脊髓组织取材制备(石蜡切片)1.1.1切片:蜡块放置于切片机进行连续不间断切片(5-6微米),切好的片段用毛笔小心转移到40-45℃的展片台内的清水上,待几分钟后切片完全没有褶皱,选择组织形状完整并且没有刀痕的片子进行捞片,一个片子可以捞上两片。使用黏附载玻片,吸附能力更强。切片保存于4度冰箱,随时可以用。1.1.2烤片:切片置于65℃烘箱中60分钟,肉眼可观察到石蜡熔化。1.1.3脱蜡至水:切片依次按照下列顺序放置进行脱蜡,清洗液Ⅰ/Ⅱ各10分钟,清洗液Ⅲ5分钟,100%无水乙醇→95%乙醇→80%乙醇→75%乙醇各5分钟,蒸馏水洗片3次,每次5分钟。1.小鼠脊髓组织石蜡切片Nissl染色1.2Nissl染色1.2.1免疫组化笔圈出组织,滴加足量Nissl染液覆盖标本,并将切片置于65度烤箱浸染2h.之后用去离子水冲洗。1.2.2切片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