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在抗病毒和细菌感树突状细胞在抗病毒和细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染中的研究进展树突状细胞在抗病毒和细菌感树突状细胞在抗病毒和细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染中的研究进展•DC是已知功能最强大的APC,能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也是唯一能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因而成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者。•同时,DC还能够诱导免疫耐受,调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类型,在固有免疫应答中作为效应细胞抵抗微生物感染。•因此,DC成为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调节作用。•但近年来,越来越到的研究证明,DCs具有负向调节免疫功能,可通过诱导T细胞失能,使免疫方向偏移,诱导调节性T细胞形成及促使活化的T细胞凋亡等方式,使机体达到免疫稳定。•由于DCs具有负向调节功能,就使病原体和肿瘤利用这些而达到免疫逃避。在各种病理条件下,如病毒感染、慢性感染、肿瘤的发生,体内DCs会被逐渐“驯化”成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DCs,从而加剧病情。•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高水平的VEGF、IL6、IL10、TGF-β、M-CSF、NO、精氨酸、IDO、PGF2、COX2、神经节苷脂和低水平的GM-CSF、IL12、IL18、IFN-γ、IL4。•这种环境阻断了DCs的分泌和成熟,诱导产生了不成熟或半成熟的调节性DC,从而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或T细胞的无免疫性。•DCs负向调控免疫应答有多种机制,包括诱导T细胞的失能,使免疫方向偏移,诱导调节性T细胞形成及促进活化T细胞凋亡,调节性T细胞通过分泌NO直接抑制T细胞的增殖反应。•对DC在病毒感染中的抗病与致病的双重作用的研究能促进病毒感染发病机制的更深入了解。•DCs既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发挥积极地抗病毒作用,又能在病毒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C分三期:成熟期、移行期和成熟期。•绝大多数组织中DCs以未成熟形式存在,以监视入侵的病原体。•移行期等于“哨兵”,摄取抗原后DCs不断移行到淋巴组织(脾脏)和淋巴结中,继续完成成熟过程。•成熟期DCs激活T淋巴细胞的能力极强。每个DCs能激活100-300各细胞。而大量的DCs能直接与MHC分子结合,大部分DC到达淋巴结后死亡。一、一、DCDC简介简介一、一、DCDC简介简介•髓样DC(myeloidDC,MDC)和单核、粒细胞有共同的祖先,也称DC1•淋巴样DC(lymphoidDC,LDC),又称浆细胞样DC(pDC)、DC2或自然干扰素生成细胞。•MDC和LDC均为未成熟DC,摄取抗原后转变为成熟DC.•人DC1在血液中有两种前体细胞,即CD14+CD11c+CD1-和CD14-CD11c+CD1+细胞,前者在GM-C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