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人人都希望自己,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考点】13:字义、词义辨析;19:词语(熟语)使用.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考生在作答前需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语意,选择合适的词语.【解答】①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带有贬义色彩。②机敏:强调洞察力,机警敏锐,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或形容动作敏捷。敏锐:强调观察者本身,反应灵敏,目光尖锐。③焦躁:指恼怒,焦急而烦躁,一般指情绪。浮躁:指急躁,不沉稳,一般指做事和心态。①强调“与其他人不一样”,并非强调“观点、主张”,不能用带贬义的“标新立异”;②强调观察者本身,形容目光尖锐﹣﹣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因而为“敏锐”;③强调面对生活心态急躁,没有情感恼怒的意思,因而为“浮躁”。故选:B。【点评】解答词义辨析类的题目,需注意词义适用的对象和含义,这样更容易得出恰当的答案.2.(3分)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考点】24:修辞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此题考查了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考生在作答时需注意熟语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解答】答案A。借代,是指借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来出现。比喻也是。但两者之间存在差别。借代仅仅是用代体来代替本体,重在指称,将本体化作一种可见的“符号”,意在揭示本体的特征;而比喻用毫不相关的事物来使抽象的本体形象化,重在表达事物之间的关联/关系。A选项是将“人”(他人)比作“刀俎”,将“我”比作“鱼肉”,将“他人”和“我”之间抽象的关系形象化,因而为比喻的修辞手法。BCD则将为借代,B用“尧舜”来指代“圣人”;C项用“干戈”来指代“战争”,用“玉帛”来指代“和平”;D项用“西施”来指代“美人”。故选:A。【点评】借代的运用方式有几种:1,部分代整体;2,特征代本体;3,具体代抽象;4,工具代本体;5,专名代泛称;6,结果代原因;7,形象代本体.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