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9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撰稿:陆晓佳审稿:徐艺乙摘要:2015年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尽管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机器与手工、市场效益与文化价值等多重关系一直是传统技艺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探索与回应的话题,但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在改革与创新的浪潮之下,传统技艺类非遗无疑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危机。这一年,文化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旨在提升传承人的整体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设计制作水平。同时,随着人们非遗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相关政策的指引,传统技艺也在不断与文化创意产业、时尚产业、“互联网+”等现代元素碰撞与融合,探索如何通过市场化运作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保护基础上的发展。关键词:传统技艺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生产性保护一2015年度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保护情况概述2015年是非遗保护正式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第十年,非遗作为综合421陆晓佳,女,1990年生,中山大学中文系民俗学硕士研究生;徐艺乙,男,1956年生,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国力中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根基命脉,而其中的传统技艺是人们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形成并得以传承的生产技术,它蕴藏着丰厚的技艺精华,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是非遗保护的重点内容之一。2015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也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发展势头。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类非遗都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2015年,共有广东、河南、辽宁、内蒙古、山东、陕西、上海七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新的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136项,约占总数的34%,传统技艺仍然是我国非遗保护中的重要内容。(图1)其中,上海、陕西的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所占比重较大(图2)。图12015年传统技艺仍然是我国非遗名录建设的重要内容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这一年也不断出台、修订地方性非遗法规,保护传统技艺发展;在非遗的传承、传播方面,不少职业院校成立了大师工作室、传统技艺传习所、传播中心等,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非遗传承相结合;传统技艺类非遗进校园活动也日趋常态化,一些往年常规性的,依托非遗文化日、文化博览会、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