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革命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歷史背景(a)早期歷史-俄人住在波羅的海與黑海之間的地區-其民族分三部分:俄羅斯人(住在北部)白俄羅斯人(住在中部)烏克蘭人(住在南部)歷史背景(b)早期歷史-俄人主要務農,但天氣寒冷,故生活困苦-俄人常為外族入侵-俄人處於天主教,回教與東正教文化交匯.他們最終接受東正教文化1453年,莫斯科大公建帝國,自稱沙皇.十九世紀的沙皇有:亞歷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亞歷山大二世,亞歷山大三世與尼古拉二世.沙皇時代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專制政治(i)政教合一:教會受政府控制,是沙皇專制統治工具之一.(ii)警察的監視:秘密警察監視一切,又檢查私人信伴.(iii)貴族的特權:貴族免服兵役,免受體刑,免賦稅等.(iv)與西方隔絕:俄政府禁外國書輸入,又禁國人出外旅行,故俄與外完全隔絕.沙皇時代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經濟結構與社會階層俄國以農業為本,是個經濟落後的國家俄人多是農奴,他們受虐待和沒有保障.農奴與貴族之間有中產階級,他們人數不多,勢力弱,非社會骨幹.勞工階層隨工業革命而產生,他們欠社會法定地位,生活十分困苦.沙皇時代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解放農奴農奴生活困苦,故叛亂頻頻.尼古拉一世統治期間,叛亂逾500次.1861年1月,亞歷山大二世決定解放農奴.這措施未能鞏固其政權,反而加速其崩潰!沙皇統治基礎的動搖沙皇的高壓政策亞歷山大二世(解放沙皇)因高壓統治於1881年被暗死.亞歷山大三世繼續高壓統治,他削地方議會權,武力鎮壓革命活動,害知識分子,推行[俄羅斯化]政策.尼古拉二世也跟隨其父的高壓政策,他實施新聞檢查.沙皇統治基礎的動搖俄國的工業化-俄廢農奴制度,造成大量廉價勞工,加上法政府的投資,俄政府的獎勵及行關稅保護政策,俄國工業遂發展起來.-威特是負責工業發展,他堅信俄國要大,非實現工業化不同,他成功吸引外國資金投資俄國工業沙皇統治基礎的動搖沙皇治權不穩-十九世紀的歐洲被自由與民族主義衝擊時,在東陲的俄國政治仍是保守.-中產階級希望有一個開明的國家和合理的社會,又欲分享政治權力.-工人階級不滿受剝削,參加革命團體迫政府推行改革-馬克斯理論盛行,成為名階層反沙皇的動力俄國的主要革命團體主要革命團體:社會革命黨:1900年成立,主張把全國土地再分配,使農民有自己的土地,贊成暴力及暗殺手段立憲民主黨:1903年成立,主張成立國會,鼓吹立憲保障人民權利.要成立君主立憲政體社會民主黨:1898年成立,贊成及鼓吹馬克斯的共產主義.1903年分裂為布爾什維克與孟雪維克兩派,前認為俄國已具社會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