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1.宏观经济政策的性质和目标;2.宏观经济冲击和稳定性政策机制;3.宏观财政政策;4.宏观货币政策.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6.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本讲要点§1宏观经济政策的性质和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性质和发展阶段从性质上说,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工具。市场经济中,国家干预经济主要不能依赖于国家的行政指令,而是依靠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说明国家为什么必须干预经济,以及应该如何干预经济,即要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从上一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上世纪30年代到二次大战前,是宏观经济政策发展的第一阶段.30年代的大危机.迫使各国政府走上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正是要为这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这个阶段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试验时期,其中最成功的试验是美国罗斯福的“新政”。二次大战后,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1944年英国政府发表的“就业政策白皮书”以及1946年美国政府通过的就业法,都把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繁荣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标志着国家将全面而系统地干预经济,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主要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局面这就迫使它们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进行了反思,于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这个思潮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加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因此,经济政策的自由化和多样化,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发展。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而是维持一定的失业率,这个失业率要在社会可允许的范围之内,能为社会所接受。物价稳定是要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经济增长是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国际收支平衡则是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因为国际收支赤字和盈余,都会对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上述四种目标之间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如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推动充分就业的宏观经济政很可能会刺激物价的上涨,从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