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昆曲和京剧艺术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枉凝眉》导入新课一、红楼梦一、红楼梦1.作者《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长篇章回小说,120回,为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前80回为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作。《红楼梦》封面曹雪芹曹雪芹(1715?──1764?)名霑,号雪芹,出身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曹雪芹的身世和《红楼梦》的创作:1、曹雪芹的身世:出身显赫、中道衰落。2、身世经历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1)少年时代的豪华生活,使曹雪芹对贵族阶级的腐朽没落与黑暗罪恶有深切体验,成为其创作的重要的生活基础。2)“诗礼之家”的家庭文化环境,使之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也影响到其《红楼梦》的创作。3)由盛及衰的家庭变故,使之深切地感受到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加深了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4)还有其傲岸不屈的性格、满腔的不平之气以及多方面的艺术天才,都在《红楼梦》中有所体现。我也曾金马玉堂,我也曾瓦灶绳床,你笑我名门落拓,一腔惆怅,怎知我看透了天上人间世态炎凉!褴裳藏傲骨,愤世写群芳,字字皆血泪,十年不寻常!身前身后漫评量,今世看,真真切切,虚虚幻幻,悲悲啼啼的千古文章。芹印曹雪曹雪芹故居(位于北京市崇文门外蒜市)曹雪芹晚年故居(北京香山正白旗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一、红楼梦一、红楼梦2.问世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林黛玉进贾府(连环画)贾宝玉和姐妹们(连环画)宝玉与黛玉(连环画)贾府中的丫环(连环画)贾宝玉在大观园(连环画)黛玉葬花(连环画)《红楼梦》邮票一、红楼梦一、红楼梦3.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