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导游基础知识主题一中国历史概述原始社会至春秋战国时期01原始社会时期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五千年,河南龙山、江苏青莲岗、浙江良渚、山东大汶口一带的原始居民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有的地方开始进入母系社会,代表有:河南仰韶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三皇”伏羲、女娲、神农部落首领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五帝伏羲、炎帝、黄帝、尧、舜“公天下”时代,实行“禅让”制度“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南方古猿450万年前生活在江南一带。北京猿人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产生了语言,学会保管自然火种,拥有了熟食、御寒和防御野兽侵袭的手段。距今约1.8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的身体结构和外貌已经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一、原始社会时期周(约前1046年—前256年)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周王朝依然是奴隶贵族统治,有许多贵族的封国(诸侯),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宗法制度已经建立,政权机构也较完善夏(约在前2070年到前1600年)禹之子启建立了第一个朝代——夏朝夏朝有了中国最早的历法——夏小正商(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文明已经十分发达,有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并且具有了封建王朝的规模以农业生产为主,不过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器的冶铸水平已经十分高超。此时已出现了原始的瓷器。王位继承制度是传子或传弟,多按年龄的长幼继承。商朝自盘庚之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因此也称为殷朝.二、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010204战国时期(前475年至前221年)前403年,晋国分成韩、赵、魏三国,加上齐、秦、楚、燕,被称作“战国七雄”.鲁国最先实行初税亩制度使私田所有权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开始瓦解。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战国历史进入中期的标志春秋时期(前770年至前476年)“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三、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0304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上的使用和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新发展的标志。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普遍推广冶铁、煮盐、漆器工艺和青铜制造业在手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水利工程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广泛展开。其中著名的有:吴王夫差开掘的邗沟,秦国李冰在今四川修建的都江堰,韩国的水工郑国修建的郑国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