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约瑟问题•再见“李约瑟难题”–“为什么当代科学、伽利略时代的‘新哲学’或称‘实验哲学’只产生于欧洲文化,而非中国文化或是印度文化中呢?”–“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15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另一个难题:古代中国有没有科学?–三个难题的性质:哲学问题+历史问题在李约瑟之前(1)•任鸿隽:《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魏特夫:《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自然科学?•竺可桢:〈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自然科学〉•徐模:《中国与现代科学》在李约瑟之前(2)•17、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科学停滞原因的分析国人的解读•陈立:〈我国科学不发达原因之心理分析〉•唐君毅:中国科学与宗教不发达之古代历史的原因•金观涛:文化背景•林毅夫:“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范岱年: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国外学者的观点•科恩HF:为什么科学革命绕过了中国?•席文: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是否没有发生?•山田庆儿:中国科学的思想风土李约瑟本人的理解•1.中国哲学本源于有机唯物主义哲学•2.中国文化以经验主义为主导•3.中国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社会结构•4.中国的“士”阶层的价值取向•5.中国重视发明家和革新家•6.中国的科技发展按部就班梁漱溟的观点•文化早熟之中国——长于理性而短于理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的理解•“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受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旧生产方式的束缚而未能突破;而近代科学之所以能在欧洲产生,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首先在欧洲产生。”–小农经济、封建专制、鄙薄科技、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也可以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内部去寻找原因”–独立性、保守性、排他性其他一些观点•1.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占主导地位•2.中国儒家文化重伦理(人—人)轻物理(人—自然)•4.科举制度重文轻理——中国是文官制度占主导地位•5.中国人模糊思维•6.中国“实用理性”占主导地位•3.古代科学与近代科学有本质区别关于“科学与社会”主题的进一步思考•1.“内因——外因”的思考模式–内因的思考——科学目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共同体–外因的思考——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影响•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思考模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属于社会意识,有一定的、甚至有时是很强的相对独立性,但归根到底由社会存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