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在地球上看来,这颗有着广阔天空和海洋的行星总给人以坚实、巨大的感觉。然而在太空中,地球给宇航员们的印象却并非如此,在一层薄而脆弱的气体笼罩下的地球并不见得有多大。对一个太空旅行者来说,用来区分地球的特征是黑色背景上蓝色的水、棕色和绿色的大块陆地及白色的云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球的系统。人们一直梦想能在太空中旅行,能欣赏宇宙的奇观。其实我们都是太空旅行者。我们的宇宙飞船就是地球,飞行速度是每小时108000公里。地球是距太阳的第三颗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50000000公里。地球用365.256天绕行太阳一周,并用23.9345小时自转一圈。它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我们地球的大气里78%是氮气,21%是氧气,余下的1%是其他成份。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是15摄氏度,平均气压1.013帕。地球系统指由大气圈、水圈、陆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和生物圈(包括人类)组成的有机整体。地球系统科学就是研究组成地球系统的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运转的机制,地球系统变化的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机理,从而为全球环境变化预测建立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空间范围从地心到地球外层空间,时间尺度从几百年到几百万年。地球的核心可能是以铁、镍为主的金属,称为地核。在地核之外,是厚度近2900公里的地幔。地幔之外是薄厚不一的地壳,已知最厚处为75公里,最薄处仅5公里左右,平均厚度约35公里。地核内层是固体,也有科学家认为是在强大压力下原子壳层已被破坏的超固体。外层是具有液体性质的物质,还推测有电流在其中运动,被认为是地球磁场的本原。外层的厚度约为2220公里。地球的内部结构近日点日距147,100,000千米(每年1月3日左右)远日点日距152,100,000千米(每年7月4日前后)平均日距1个天文单位(pc)赤道半径6378.14千米极半径6356.75千米赤道周长40075.7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质量5.976e24千克密度5.52克/立方厘米重力加速度1G(9.8米/秒)公转周期365.2422平均太阳日公转行程9.4亿千米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1.09秒(平均太阳时)地球形成自46亿年前,大约在16亿年前地球每昼夜只有9个小时,比现在自转快的多,每年约有800多天;到了6亿年前,每昼夜延长到了20个小时,年缩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渐放慢自转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认为,地球的形成起源于太阳星云分化物。46亿年来,地球从一个均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