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中国如何实现食品的可靠供应XX经济学院XX教授食品安全•对经济学家来说,食品安全通常被定义为有足够的收入购买必要的食品•在中国,食品安全较多地被定义为食品(或是更常见的是粮食)的自给自足•强调自给自足反映了当时合理的考虑:历史上饱受饥荒之苦;人口众多;中国的食品供应绝大多数依靠国内生产•以前担心缺乏外汇进口食品,现在无此必要(2000年总出口额达2500亿美元;2千2百万吨粮食只需要30-40亿美元)•另外,中国也曾有过国外对中国实施贸易禁运的担忧;但食品禁运很难实行食品安全(继续)•但是强调自给自足的重要性可以被用来征得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就象日本那样)•问题:付出什么样的经济成本才能力图实现:(i)到2010年一直保持现有的农产品自给自足水平;或(ii)到2010年实现完全的农产品自给自足•全球模拟模式的结果(GTAP):•入世承诺只要求在自给自足方面做出很小的削弱.所以,要保持2001年的自给自足水平只需要稍微增加保护商品安全(继续)•要在2010年实现所有农产品的完全自给自足需要显著地加强贸易保护,并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缩水,家庭收入减少:–畜产品+保护增加40%–其他农作物+保护增加42.6%–加工食品+保护增加42.6%–饮料+保护增加15%–鱼+保护增加25%食品安全(继续)•评价:•贸易自由化和生产力提高之间的联系被忽视了,既该模式低估了贸易保护增加的负面影响•该模式推定的收入弹性值得怀疑:–该模式推定大米的收入弹性为正数;但大多数预测显示是负数–收入弹性显著的食品,如畜产品和加工食品,其收入弹性可能比模式中显示的更高研究范围•商品:-入世对各种商品的影响,哪些有得,哪些有失?•家庭:-重点在就家庭收入而言的食品安全;家庭是相关的单位,而不是个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考虑–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务农之外的收入提高得以解决(农村家庭务农之外的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从东部省的75%到西部的25%)•地区差异:-许多商品和家庭收入影响各地区存在差异•整个经济:-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在农业之外的政策中找到,例如,一些工业、移民、教育和培训政策会影响农民的非农业就业入世对商品的影响•劳动密集型商品在经济上效率最高。土地密集型商品(小麦,玉米,大豆)效率最低。•入世承诺开放农产品贸易的结果:•沿海地区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的主要受益者,但因进口的增加,要做更大的调整•内陆省区从农产品出口增加中获得的收益相对较小,但付出的调整成本也较少•那些在劳...